央廣網淄博4月1日消息(記者劉穎超)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》這部小說大家並不陌生,小說的主人公保爾·柯察金,全身癱瘓,雙目失明,而且沒有絲毫寫作經驗,卻強忍著肉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,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小說《暴風雨所誕生的》。
  保爾·柯察金是小說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》里的人物,卻是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真實生活寫照,如今在山東省沂源縣,同樣也有一位中國的保爾·柯察金,他就是村支書的好榜樣——朱彥夫。
  朱彥夫,1933年出生在沂蒙山腹地,先後參加瞭解放戰爭、抗美援朝戰爭,歷經上百次戰鬥,三次立功,十幾次負傷,戰爭讓他失去了四肢和左眼,右眼的視力也只有0.3。但即使是這樣,沒上過學的朱彥夫,用鋼鐵般的毅力,創作了他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——《極限人生》。
  朱彥夫是一級傷殘軍人,卻主動放棄榮軍休養所的優越條件,拖著重殘之軀回到家鄉擔任黨支部書記。25年,他帶著假肢,拄著拐杖,帶領村民治山打井,發展經濟,把貧困落後的山村變成遠近聞名的先進村,履行了自己“把群眾當成父老爺們兒,當成服務對象”的諾言。
  記者來到朱彥夫家時,正遇到村裡人前來探望。兒女們指著床前十幾個瓶瓶罐罐的藥品說,老人現在身體很不好,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,可還是盼著老家來人說說村裡的新鮮事。
  朱彥夫:老年人是我最不放心的,是我掛心的一個主要方面。
  1947年,年僅14歲的朱彥夫瞞著母親報名參軍,先後參加瞭解放戰爭、抗美援朝戰爭。1950年,他在抗美援朝戰爭長津湖戰役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。朱彥夫主動申請離開24小時有專人照顧的榮軍休養所,戴著假肢、拄著雙拐回到故鄉張家泉村。村民們敬他是條硬漢子,聯合村裡的8名黨員推選他當村黨支部書記。朱彥夫經過再三思考,毅然接過了這副重擔。
  朱彥夫:我是個黨員,群眾就是我的老少爺們兒,我的服務對象。讓群眾過這樣的生活,我覺得對不起群眾。我應該盡到我的責任,把山區改造好,讓群眾吃上飯。
  當時村裡的土地十分貧瘠,且被趕牛溝等三條大溝隔得七零八落,高低不平。朱彥夫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山填溝,平整土地。陡峭的山路上,摔跤是家常便飯,朱彥夫經常摔得頭破血流,實在站不起來了,他就跪著走、爬著走、滾著走。村民們搬來椅子想抬他回家休息,卻都被朱彥夫拒絕了。
  村民張茂興:他說快把我放下來,鄉親們都在這幹活兒,我能回去嗎?他這個精神了不得了,四肢沒有,還少個眼睛,他到場站一站社員就有了勁頭兒。
  經過5年多的奮戰,村裡的六座山上新開出了近200畝良田。地整好了,朱彥夫又把目光瞄向了打井。為了把好關,他天天守在工地。本應兩小時卸下一次的假肢硬生生凍在了殘肢上。
  朱彥夫大女兒朱向華:一里路之外他這個腿就磨破了,特別是冬天又冷,回來卸假肢的時候,他那個腿就凍得血肉模糊,有時候甚至能撕下皮來。
  此後,朱彥夫又帶領鄉親們搞副業、種花椒、栽果樹、架電線,張家泉村成為當時第一個打上機井、第一個通上電的遠近聞名的富裕村。
  村民尹興芳:那時候在朱老帶領下家裡種了一二百棵果樹,當時年收入兩三千塊錢,現在兩三萬塊錢,光靠果樹吃飯。
  記者:全是當年種的?
  尹興芳:都感謝他!
  除了帶著鄉親們發展經濟,朱彥夫還切實把村裡的父老爺們兒當成了自家人。誰家糧食不夠吃,他就讓家人送去六十斤地瓜乾;誰家老人孩子生病,他就幫忙聯繫醫院;1979年,張吉才的父親生病住院,全家正在發愁,朱彥夫送來了30元錢。
  張吉才:他那個時候一個月才不到30塊錢,就給了俺30塊,給了之後俺再去還他不要。
  別看朱彥夫對鄉親們如此慷慨,對自己和家人卻十分苛刻。當了25年村支書,朱彥夫沒領過一分錢的工資。他堅持只領一份傷殘軍人的撫恤金,說是不能再用國家的錢。上級領導、城裡的專家來了村裡,他都是用自家的錢和糧食接待,從沒用過村集體一分錢。
  朱彥夫總對家裡人說,特殘軍人的家裡不能有特殊公民,從不借自己的榮譽為家人謀取特殊利益。朱彥夫不當村支書已經三十多年了,但他的精神卻始終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村幹部們。
  西里鎮苗莊村村支書張明富:拖著那麼殘疾的身體,還為百姓做那麼多實事,我們覺著我們一個正常人更應該以他為榜樣,把老百姓的事,包括治山、治水、修路、發展經濟都要搞上去,時刻想著老百姓。  (原標題:村支書榜樣朱彥夫:以重殘之軀堅守家鄉建設25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n75untgv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